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7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25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二级迭代法由内、外迭代和内迭代次数三部分组成。给出了线性方程组二级迭代法R1-收敛因子的一个上界,这个上界由内、外迭代的R1-收敛因子和内迭代次数所决定,其主部为外迭代的R1-收敛因子。在矩阵单调性条件下,对于任何内迭代方法和任意内迭代次数,证明了外迭代的R1-收敛因子也是二级迭代法R1-收敛因子的下界。所得结果反映了内、外迭代的收敛速度以及内迭代次数对于二级迭代法收敛速度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62.
63.
根据敌我相对运动的原理,导出速率陀螺测量出的目标俯仰角速度Ω_s、测向角速度Ω_L 和探测器测出的距变率与敌我姿势要素间的关系,提出了距变率在极短时间内保持不变的条件;并利用Ω_s、Ω_L 和有关数据(qw,ε、D、■、V_w、K_w)推导出在不满足“快解”条件时计算目标运动要素和弹丸发射诸元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4.
描述综合全球定位导航/火控系统。在此基础上描述这种系统的模拟方法、模拟中采用的误差、卡尔曼滤波技术。简要总结了模拟的条件,并给出了两个示例的结果。 相似文献
65.
针对放大转发协议下双向中继网络移动级联信道,为了分析其统计特征,结合用户完成信息交互的过程,将移动级联信道分解为传输部分和干扰部分两个时间过程。依据它们的双高斯乘积特点,分别给出了对应的一阶概率密度分布、二阶自相关函数和多普勒功率谱的表达式。与此同时,通过采用Gamma分布对级联信道进行了概率近似,得到了描述移动级联信道时变特性的电平通过率和平均衰落时间等指标的近似计算式。借助数值仿真验证了上述表达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6.
针对航空装备体系构成复杂的特点,将故障树分析引入航空装备体系结构贡献率评估问题,提出基于故障树分析的评估方法.从作战装备、信息支援装备和保障装备三个方面构建航空装备体系结构,建造航空装备体系结构故障树;采用底事件的关键重要度指标来计算航空装备的体系结构贡献率,建立基于关键重要度的航空装备体系结构贡献率评估模型;以某航空... 相似文献
67.
为了描述维修活动对相控阵雷达天线阵面系统的影响,构建了以可靠度为基础的“修旧不如新”定期维修优化模型。对相控阵雷达T/R单元失效下的天线性能参数进行分析,根据指标确定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失效T/R单元阈值; 针对大部分维修活动都难以使T/R单元修复如新的事实,引入失效率递增因子,在系统一定的可靠度水平上,以相控阵雷达系统的使用可用度和维修费用率为优化决策参数,建立了系统的维修优化模型,并运用边际效能算法对系统的最佳预防换件维修周期和换件维修组数量进行求解。实例运算结果表明,该模型突破了已有模型“修旧如新”的限制条件,更符合实际,能为维修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8.
对来袭鱼雷的制导类型进行识别是水面舰艇实施有针对性鱼雷防御的前提条件,方位变化率则可作为类型识别的一个重要的识别依据。首先,从不同类型潜射鱼雷的发射方式和弹道特征入手,分别推导出潜射直航鱼雷、声自导鱼雷、尾流自导鱼雷方位变化率的表达式。其次,仿真分析了不同类型潜射鱼雷方位变化率的影响因素。最后,在给定的态势下,给出了四种不同类型潜射鱼雷方位变化率随雷舰距离的变化规律曲线。仿真结果能为鱼雷制导类型识别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9.
Cu粉粒径及含量对Ni/MH电池负极放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Ni/MH电池中储氢电极的放电性能,以电解Cu粉为充填材料与活性物质混合制备电极,研究Cu粉粒径及含量对电极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Cu粉粒径越小,含量越高,电极的放电容量、高倍率放电性能、及在低温和高温下的放电能力均提高,且Cu充填电极的性能优于Ni充填电极。Cu充填电极中析氢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较大,过电势较小,说明其电催化活性好,电极反应阻力小。SEM分析发现,充放电循环后的Cu充填电极,其储氢合金颗粒表面覆盖着一层细小Cu颗粒和丝状物,这是电极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0.
本文对渗碳气氛进行热力学及动力学分析,给出炉气各组分间反应速率的测试方法及测试数据。结果表明,渗碳气氛的独立反应数为4,自由度为3,甲烷的渗碳作用不可忽略,控制甲烷这一碳源有利于提高碳势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